《 人民日報 》( 2011年01月18日 16 版) 1勝1平1負,幾乎是上屆亞洲杯賽的翻版,中國隊連續(xù)第二次無緣八強。4年的等待,人們盼望著中國隊能發(fā)生翻天覆地的改變,但成績和表現卻告訴球迷們:中國足球仍在原地踏步。
23人的困局
這是一支讓人難以捉摸的中國隊,可以被卡塔爾隊壓制,輸得窩囊;也可以和烏茲別克斯坦隊打起對攻,幾乎贏球。
亞洲杯3場比賽,中國隊23名隊員中共有19人先后登場,只有3人打滿270分鐘??梢钥闯?,高洪波的國家隊框架已經基本穩(wěn)定,但在多個位置上仍沒有找到最佳人選,人們看到的是一支發(fā)揮無常、起伏不定的球隊。
在這支國家隊中,生于1985年后的球員多達16人。高洪波急于打造一支全新國家隊的目的十分明顯,可是年輕球員總要在成長中“交學費”,比賽中的緊張與失誤難以避免。
其實,很多亞洲球隊都給“年輕化”的中國隊做出了榜樣。澳大利亞隊的施瓦澤、科威爾,韓國隊的李榮杓等老將,在球隊中仍然擔當著“定心丸”的角色。即使從鍛煉隊伍的角度出發(fā),有老將壓陣,年輕球員在比賽中會更有底氣,有利于加速他們的成長。
曰本、韓國、澳大利亞等隊都派出了最強陣容出戰(zhàn)此次亞洲杯,隊伍年齡結構合理。相比之下,中國隊的23人名單能否代表國家隊的最高水平呢?這可能要打上一個“問號”。
1人的出局
在中國隊與烏茲別克斯坦隊的比賽中,一向以沉穩(wěn)、謙和著稱的主教練高洪波近乎失態(tài),對裁判的判罰大加指責,最終被主裁判直接罰出賽場。
對于高洪波而言,這次出局更像是一種解脫,因為根據亞足聯的規(guī)定,他已經失去了在中烏賽后出席新聞發(fā)布會的權利,助理教練傅博頂替高洪波出席了發(fā)布會。
從亞洲杯的臨場指揮看,高洪波的排兵布陣并無太多可圈可點之處,相反,硬傷倒有不少。3場比賽,主力陣容頻繁調整,卻又常自我否定,甚至因為早早用完換人名額而導致比賽后15分鐘出現“10打11”的尷尬局面。
在多次接受采訪時,高洪波都表示自己并不太看重此次亞洲杯的成績。他最后的被罰出場,卻又表露出對比賽結果的看重。早知如此,何必當初。
不過,失意而歸的高洪波似乎不用擔心自己在國家隊“出局”,中國足協副主席于洪臣在賽后表示,雖然這次球隊整體成績不盡如人意,但至少讓人看到了未來的希望,“教練組不會進行大的調整”。
6個月后的迷局
出征亞洲杯前,高洪波就提出“為世界杯預選賽練兵”,看似為中國隊卸下包袱,卻給了外界重鍛煉而不重成績的感覺。3場小組賽,對中國隊的鍛煉價值幾何?恐怕難以估算與衡量,但球員們因失利而被摧毀的信心,卻需要時間重建。
還有6個月,2014年巴西世界杯亞洲區(qū)預選賽就將拉開戰(zhàn)幕,鎩羽亞洲杯的中國隊將以哀兵之勢進行又一次沖擊,這樣的態(tài)勢與前景,讓人難以樂觀。
亞洲杯是展示亞洲足球水平最直觀的舞臺,在中國隊原地踏步的同時,韓國隊、曰本隊、澳大利亞隊卻更加成熟;伊朗隊正逐漸完成新老交替,重新顯露崢嶸——中國隊與亞洲一流強隊的差距又被拉大。
如今,中國隊以世界杯為目標的國家隊建設還遠沒有完成,變化與調整才是當務之急。否則,2011年亞洲杯上的“學費”就又白交了。
|